深圳先进院团队参加国际超声大会(2023 ICU)并做主旨报告
       9月18日-21日,国际超声大会(2023 ICU)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本次大会旨在汇聚超声领域人才,聚焦超声学的前沿研究,推动超声学科发展,促进声学产业创新。大会汇集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近900名参与者,接收到学术报告830余篇,组织了7个大会报告和63个分会邀请报告,涵盖53个专题分会。       深圳先进院团队共有11篇摘要被大会录用,郑海荣研究员做题为Acoustic tweezers: Design, System and Bio-Applications大会主旨报告。郑海荣研究员介绍了团队在声镊方向的最新科研进展,通过设计声人工结构,构建灵活、可控的强梯度声场,发明了高精度高通量声筛技术,实现了对细胞及微纳米颗粒的捕获、搬运、旋转等一系列复杂操作,为声镊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基于多维复杂声场,扩展了超声辐射力在定点给药、神经调控的新应用,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工具。       ICU是国际著名超声会议,由World Congress on Ultrasonics发起,每年举办一次。
2023-09-22
更多 +
中心概况 主任简介
中心简介  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之父——PaulC.Lauterbur命名的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建立一个国际化一流水平的研究单元,推动生物医疗成像技术创新、系统和装备研发及生物医学应用。中心秉承使命,坚持“学术引领、产业驱动”,通过凝聚高级人才、推动医学影像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突破MRI、CT、PET、超声及多模态分子影像等若干医疗器械新方法、技术、部件和系统装备,着力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学影像装备创新平台,服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普惠人民医疗健康需求。                                                                       &n
郑海荣(Zheng Hairong)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Paul C. Lauterbur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担任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医学成像理论、技术与仪器系统、信号处理与电子学。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等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一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 主持完成的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设备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Nature Communications丨一种新型基于自移波性质的二维钙钛矿及其用于PET医学成像探测
       近年来,X/γ射线的探测在医学成像、剂量测量、辐射防护等领域已经取得广泛应用。铅卤钙钛矿作为一种新兴的闪烁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其激子发光的斯托克斯位移较小,且存在严重的自吸收问题,大量激发光子无法被探测到,制约了该材料的探测性能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      在以往的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尝试采用限域激子发光和掺杂剂等策略来解决自吸收问题。然而,这些方法在抑制自吸收的同时,却导致了发光寿命的延长。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重点实验室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器件与三维集成团队在该领域共同合作,此次的最新研究发现,二维钙钛矿晶体中普遍存在的内在应变现象,可以显著减少自吸收效应,而不影响发光寿命。这一发现为高能γ射线探测和PET成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项研究成果于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刊发。此论文题目为“Self-wavelength Shifting in Two-dimensional Pe
2023-09-11
生产线上的中国丨核磁共振技术突破国外长期封锁 这家研究院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的系列报道《生产线上的中国》,我们来看一条特别的生产线。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将核磁共振仪器搬上生产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不光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有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他们是怎么缩短实验室和生产线之间的距离的呢。01:19记者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看到,生产线上生产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画面中白色的圆柱体就是正在生产中的仪器,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程序之后,它将出现在医院的检查室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 张辉:它的图像质量一点都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价格也已经比以前大大地降低了,我们医院的医疗检查费相对于以前也在逐步地降低,这对于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看病的时候花费就会更少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里,这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正在工作。仪器工作的情况,实时传输到15公里外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总台记者 朱慧容:在分辨率不是很高的核磁共
2023-07-24
专用链接